卷一·锈剑鸣 第四章 故人秉烛来 (第1/2页)
青铜门在轰鸣中洞开,门缝渗出的不是流光,而是凝固如琥珀的光阴碎片。李槐背抵门扉,布衣被青铜锈蚀成蛛网状,怀中木笼青光吞吐如喘息。幼年齐静春的虚影悬于笼中,戒尺点向虚空时,七十二道"止"字剑气钉入饕餮面具人的关节,发出金铁相击的悲鸣。
"老陈!这门在吞吃骊珠洞天的魂魄!"李槐咳出带着齿轮碎片的血,胸口狰狞的印痕与宁姚剑鞘缺口完美契合。他忽然咧嘴一笑,恍如当年在泥瓶巷递出山魈木笼时的惫懒模样:"你猜怎么着?这帮孙子体内..."
话音未落,最近的面具人突然自爆。飞溅的青铜碎屑中,曹慈战死前的最后画面涌现——那位曾与陈平安论道武学的儒家剑修,临终前以指蘸血在地上画出太极图,图中心赫然是李槐的生辰八字。
宁姚的"天真"剑骤然发烫,剑脊映出三百年前婚宴场景:醉醺醺的李槐"失手"打翻合卺酒壶,酒液泼洒处,青石地板上隐现镇邪符箓。此刻那符箓正在她剑鞘上灼烧,与李槐胸口的齿轮共振出梵音。
"槐儿,接灯!"
一声暴喝穿透光阴长河。李二踏着青铜浪涛而来,手中提的灯笼昏黄如豆,灯罩上却流转着骊珠洞天的四季轮回。仔细看去,那灯芯竟是李槐十岁时叠的纸鹤——彼时陈平安初次远游,少年蹲在渡口,将写满平安符的宣纸折成鹤翼。
青光暴涨。灯笼映出李槐被囚的真相:三百根青铜锁链穿透他的琵琶骨,末端系在文庙地宫的镇运柱上。每当他挣扎,柱身便浮现陈平安刻下的"止戈"二字,墨痕渗血。
"爹,这局得用野路子!"李槐突然捏碎本命铜钱,血雾中浮起初代剑主的脊骨残片。骨上刻痕游动如蛇,竟是齐静春的声音:"平安,看好了——剑道不在斩敌,而在问心!"
残骨化剑,劈开虚空。剑光所过之处,面具人纷纷褪去伪装:有风雷镇失踪的铁匠,有南婆娑洲枯坐的老儒,甚至有位面容与宁姚七分相似的女子——她的腕间系着陈平安当年送的草编螳螂。
文庙副教主的道袍在剑光中碎裂,露出布满吸盘的青铜触须。每条触须都串着儒家圣贤的头骨,天灵盖上刻有三教合流的血契符文。
"好个李匹夫!"副教主嘶吼,声浪震碎三具面具人残躯,"你以为燃灯照影,就能破圣祖局?"
触须突然刺入虚空,从光阴长河捞出骇人画面:
-风雷镇铁匠以自身精血淬炼"天真"剑胚,每捶打一次,李槐的齿轮心脏便多一道裂痕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