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7、谢鸿的谋算,囚禁仙人! (第1/2页)
邀仙楼,是一所塔尖建筑。
一楼占地最大。
越往上,面积便越小。
至于最上层是四楼,倒是成了一个不大的阁楼,也是最为尊贵的地方。
就连大齐的皇帝都没有资格上去,专门为苏相苏景和书院三先生所设。
三楼之上都是九大姓和皇室之人,加上的庙堂之上的十数名朝野高官,总共只有四十多人。
这也是汴京,甚至是整个大齐最为权贵之人。
谢鸿和谢老太君就在其中。
九大姓互相联姻,都是熟识。
两两三三交谈。
谢鸿抬头望去,在人群中,他注意到了一位身着玉带金衣龙袍的中年男子,他的下巴上布满了胡茬,左手正拿着一个小蛊,逗弄着里面的蛐蛐,显得颇为悠闲,倒是和周围众人有些格格不入。
谢鸿微微眯眼,此人就是大齐的皇帝,如今这座江山名义上的主人,陈演。
可惜!
这位咸和帝乃是九大姓推在台前之人,视为傀儡。
咸和三年那场宫变之后,皇帝陈演沉迷于玄修玩乐之道,朝政日非,国家之事渐趋荒废。
陈演右手边是一个艳丽华贵的女子,头戴凤冠霞帔,难以形容的端正典雅,眼波流转,与周围几人言笑晏晏。
此人是大齐的皇后,诸葛南月。
诸葛皇后身旁的是在那位赵洋倾心之人,男生女相贵不可言的诸葛子青。
此外!
在三楼这左侧乃是庙堂之人,坐着一位老人,他便是被誉为礼部病虎的唐子昂。
朝堂众人都聚集在他身旁。
谢鸿边上也有几人围拢而来,和谢家交好的司马家,李家。
李家的两位镇国将军,都在驻守北方已经两三年没回汴京。
只有李家的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太君带着两位夫人而来。
谢家和李家,两波人笑着招呼。
两位老太君都是相熟,便在一旁自然闲聊。
此时,群芳宴正式开始。
舞台上灯火辉煌,歌舞升平,为这场宴会增添了几分热闹和喜庆。
三楼的围栏口聚集了不少人,他们欣赏着下面的霓凰舞。
然而!
这位大齐的皇帝却似乎对这一切并不感兴趣,他的眼神中只有盅中的蛐蛐,仿佛完全不在意一众。
这位诸葛皇后也没有过多关注陈演,反而带着诸葛子青,走向谢家聚集的几人,只剩下这位大齐皇帝一人。
诸葛南月一双眸子有着别样神色看向谢鸿。
“谢先生,别来无恙,在清凉寺一见,似乎已过去了八年。”
“谢先生依旧风采依旧。”
诸葛子青身材欣长,身穿如雪白袍,头戴玉冠,相貌比女子还要柔美娇丽几分。
尤其是他额头正中那一点朱砂,更是如点睛之笔,使得他整个人明艳动人,仿佛从画中走出一般。
“子青,见过谢先生。”
谢鸿身着一袭朴素的布衣,目光深邃地看着诸葛皇后,眼底闪烁着复杂的情绪,既有挣扎也有无奈。
他微微欠身行礼,声音沉稳而恭敬:“谢鸿,见过娘娘。”
站在一旁的谢老太君目睹了这一幕,心中五味杂陈,不禁发出一声轻叹。
这场宴会背后隐藏着太多的过往与纠葛。
她干脆和李家老太君离去。
语气之中带着对谢府中从未有过关切,“鸿儿,娘亲和李家大嫂去闲逛一番。”
谢鸿点了点头。
随着谢老太君和李家老太君的离去,场上只剩下谢鸿、诸葛皇后以及诸葛子青三人。
气氛一时之间变得有些微妙。
诸葛皇后望着老太君离去的背影,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感慨:“老太君,依旧和当年一样。”
“当年要不是她老人家不同意,不然说不定我如今还得叫一声娘。”
皇后说出此话,其实已经是藐视皇权。
皇后之身,怎么能说出此话。
一旁的诸葛子青却似乎没有在意。
谢鸿和诸葛皇后之事在当年汴京早就闹得轰轰烈烈,几乎是九大姓人尽皆知之事。
当年诸葛皇后进入后宫后,这位谢先生才娶妻生子。
这位诸葛皇后入住后宫多年,却到现在一直未有诞下一子。
诸葛皇后看着谢鸿头发间有些斑白黑发夹杂。
“鸿哥,你倒是老了许多。”
一个亲切至极的称呼。
谢鸿眼底终于有了波澜,语气多了些温柔。
“南月,你倒是依旧没有变化。”
诸葛南月笑道:“你怎么知晓我没有变化,后宫之中,深院森森,不知道多少女子一生葬送在此。”
“你知道我的性子,我从不是笼中雀。我向往的是江湖之中,策马扬鞭。”
“鸿哥,你自幼便教我读书识字,又授我武艺傍身,可曾想过我心中所求?”
谢鸿闻言,眼帘缓缓合上,似在追忆往昔。
想当年,谢家三杰,大哥步入仕途,二哥谢灵投身军旅,唯独谢鸿,留守家中,一边侍奉老母,一边勤学不辍。
诸葛南月,因姨妈养病,得以在谢家长大,两人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。
此刻!
诸葛南月话锋一转,轻声问道:“鸿哥,你可曾后悔?”
谢鸿闻言,轻轻摇头,“无悔。”
二字掷地有声,回荡在心间。
诸葛南月缓步移至围栏边,凭栏而望,只见下方四方戏台,甲乙丙丁四区错落有致,热闹非凡。
此等高处,确有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之感。
周遭众人仿佛都识趣地退避,留下一片静谧的空间。
就连不远处的诸葛子青,也只是远远站着,静默不语。
周围虽有人留意二人谈话,却不知道为何听不见二人声音。
就算是仔细倾听,也是毫无声音响。
台下!
欢呼声此起彼伏,霓凰舞已至高潮,那曼妙的舞姿,令无数观众为之倾倒,不少人更是站立鼓掌,情绪激动。
治水两岸的百姓亦是欢声雷动。
诸葛南月声音轻柔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。
“鸿哥,自你从清凉寺踏出,步入谢府之日起,我便猜到。”
“你定要投身这汹涌波涛之中吗?”
谢鸿沉默片刻,终是微微颔首。
“若不如此,我谢鸿所学之文武,又有何意义?”
诸葛南月轻叹一声,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悲凉:“可今日之后,这汴京,这浩瀚天下,怕是要陷入无尽动荡,再难见今日之繁华盛世。”
“杀一人,看似简单,实则如斩千万无辜的黎民百姓。”
“这真的值得吗?”她紧盯着谢鸿的双眼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