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0章 那吕布不过是土鸡瓦犬 (第1/2页)
【北伐。】
【先伐曹操。】
【关羽、张飞、赵云一行人皆在军中,乖乖听从一个十二岁少年的调遣。】
【此十二岁少年正是“诸葛亮”。】
【杨瑾与刘备开始组建梦幻团队。他提前找到还在课堂上打瞌睡的“诸葛小朋友”,靠着一根棒棒糖将“诸葛小朋友”忽悠出来,准备培养感情。】
【然后,杨瑾发现,神话版诸葛亮已经是终极版“诸葛亮”。】
【诸葛亮天生智慧,一岁识字,三岁阅尽家中典籍,之后拜师水镜先生,五岁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只是人情世故不够,水镜先生担心诸葛亮智慧逆天,容易早夭,将其留在书院打磨性子。】
【诸葛亮一听刘备的志向,还有他们与“吕布”的交谈。】
【诸葛亮他生来似无所不知,而知道的越多,越无趣。他暗中试探刘备与杨瑾两人之后,发现这两个真是“大傻子”。明哲保身的“聪明人”实在太多,这世界上需要“傻子”。】
【诸葛亮轻轻一笑,他就喜欢这种有挑战的事,选择加入。】
【十八路诸侯死后,分裂出的各大小势力争斗的更加厉害。三年前,他们离开九原,一开始麾下无兵、无人、无名、建立基业并不顺利。】
【刘备一方虽有“吕布神念”作为底牌,但那是核武器,不到危机关头,几人不敢轻易使用。】
【关羽与张飞、赵云三人乃是当世无双武将,如今突破之后,皆有破军之力,少有人能敌,但总是束手束脚,今天攻下一城,别处丢一城。】
【而有了“诸葛亮”加入,负责统筹之后,刘备一方的每一分力量都被发挥到极限,他们收复黄巾军,势力膨胀,直到与占据五州之地的曹操接壤,才停止疯狂扩张。】
【之后,便是长达三年的治理。】
【刘备不纠结杨瑾口中的未来,他只在乎现在。】
【在能力范围之内,让治下的百姓过的更好些。】
【刘备默默行动,放权于杨瑾大搞农业和教育,同时不管平民、寒士、散修、农户、只要有一技之长,便往刘备麾下一展抱负。】
【真诚,是能够感受到的。】
【人们的生活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,短短三年,三州恢复生机,百姓人人安居乐业。】
【吃饱了才会有人思考,而杨瑾的教育,是普及教育,从六岁小孩开始的普及教育。】
【此举,无疑是撬动世家门阀的根基,招来三州世家门阀的不满,他们联合起来,与刘备抗议。这换作任何一位诸侯发生此事,都会感到头痛。】
【刘备漂泊半生,能屈能伸。可此时他背后有“吕布”站台,他有足够的底气与世间任何人抗衡,他亲眼看治下百姓安居乐业。】
【刘备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。】
【不予理会,继续执行。】
【世家门阀见刘备的强硬态度,冷冷连连,那刘备以为依仗两位兄弟与几位谋士,便能统治这偌大的三州不成?】
【没有他们,刘备治地瘫痪大半,他们必须给刘备一点颜色看看,公然割据一方。】
【刘备的谋士建议暂时妥协,拉拢一方,打压一方,万不能操之过急。】
【杨瑾知道今日推行不了“普及教育”,以后就没有普及教育。再说,在这神话世间里,他拥有最强义父作为靠山,没有不吃牛肉,已经是对最大的善良。】
【于是。】
【杨瑾扛起“吕布义子”的旗号行事,直接将“普及教育”的锅甩在吕布头上,谁若不服,尽管可以去九原找他义父。】
【吕布?!虎牢关那个天下第一武将吕布?他不是属于董卓的吗?】
【那些世家这时才反应过来,深入调查吕布,这在刘备麾下不起眼的后勤杨瑾,还真是吕布义子。】
【有人试图学那杨瑾,想拜吕布为义父……】
【街道上,跪地的人排起一条长龙,不过几天,从小院一路排到城门外。真是想跪,还没那门路。】
【吕布心烦,避而不见。】
【有人见此动了歪心思,调查吕布还有老母、阿姐在世,既然吕布油盐不进,那便从他身边的人下手。只是在九原城刚要密谋,便被吕布的神念感应。】
【吕布还以颜色。】
【不久之后,十三州各地都有人看到袁家上方有金光炸开,袁家全族覆灭。】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